【CPS中安网 cps.com.cn】11月17日,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在上交所网上申购;今天,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证券简称为“苏州科达”,证券代码为“603660”。 此消息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大家感慨科达历经新加坡上市又退市、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后因故暂停发行等波折,终于上市A股;另一方面,大家都在猜测科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会有哪些“动作”。尽管大家都期盼科达能出来说些什么,无奈主角太低调。 众所周知,科达是国内重要的网络视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深入应用到学校、医院、企业、园区、工厂、公安等多个行业,并且在公安、检察院、法院和监狱等系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科达的前世今生 科达上市,大家最关注的点是“科达以后会怎么做”。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科达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之举。 2004年苏州科达成立后即承接了科达通信的全部技术及研发人员,从事网络交换设备和网络视频会议设备业务,同时开始向视频监控领域探索。由于有着扎实的网络和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基础,公司率先推出了网络录像机产品以及基于IP网络的全套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成为了视频监控网络化的倡导者与先行者; 2006年推出运营级监控平台; 2007年推出TrueSens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2008年推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和业内首款NVR; 2009年推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2010年推出全触控式高清桌面可视通信终端; 2011年推出云视讯解决方案; 2012年推出云可视会商系统和NexVision网呈; 2013年推出SAFE系列通用高清监控产品; 2014年推出4K
NVR和感知型摄像机,通过前端智能化,使智能分析的规模化部署成为可能; 2015年科达基于云计算技术,推出了安防大数据平台,从后端实现了海量视频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检索; 2016年基于前端感知与后端大数据平台的结合,总结实战应用经验,科达推出猎鹰系列智能分析系统,聚焦视频大数据的实战应用。 从这些年的发展史来看,科达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成长为目前国内安防企业中的代表企业之一。凭借着多年对网络视讯技术持续不断的悉心钻研,苏州科达已经构建了包含前瞻性技术研究、底层技术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发的多层次研发平台,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突出的产品优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营业收入不断增长。 上市之后,如何利用募集资金? 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科达真正的市场竞争实力,截止2016年9月30日年,苏州科达在岗总员工3354人,其中研发人员1576人,占比接近一半;从2013年至2015年期间内,苏州科达累计投入约9.3亿元用于研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08%。如此雄厚的科研实力是科达进行技术创新的保障,也是科达上市A股的基础。 此次上市,科达一如既往保持低调的作风,尽管未对上市做出任何回应,但势在必得,科达一定要拥抱资本市场。科达公司公告显示,本次苏州科达公开发行规模为6,25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价8.03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总额3.52亿元。科达今后会如何使用这些募集资金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和行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安防要求不断提高,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业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社会治安、交通管理、远程会商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网络视讯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因此科达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以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运作流程,积极拓展系统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加快布局新一代网络视讯产品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科达董事长陈冬根和总经理陈卫东在科达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的交流会上表示,科达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拟投入 “视频会议系统产业化项目”和
“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化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科达将进一步巩固和保持在网络视讯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未来三年,科达计划分别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产业化项目和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化项目,以上两个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完善现有产品结构,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科达正在积极布局“智慧城市”的相关视讯领域。 未来道阻且长 对于安防企业来说,通过上市拥抱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多资金寻求更大的突破是最佳选择之一,科达上市A股既是实力的展现,也是对其视频监控项目和视频会议项目的认可。但是,在如今国内安防企业竞争激烈、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下,科达与安防龙头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身后越来越多的潜力股安防企业如狼似虎的往上扑。因此,科达只有在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中不断创新产品和技术,寻求突破,才能摆脱目前尴尬的局面,力争“上游”!
【CPS中安网 cps.com.cn】11月17日,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在上交所网上申购;今天,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证券简称为“苏州科达”,证券代码为“603660”。 此消息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大家感慨科达历经新加坡上市又退市、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后因故暂停发行等波折,终于上市A股;另一方面,大家都在猜测科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会有哪些“动作”。尽管大家都期盼科达能出来说些什么,无奈主角太低调。 众所周知,科达是国内重要的网络视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深入应用到学校、医院、企业、园区、工厂、公安等多个行业,并且在公安、检察院、法院和监狱等系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科达的前世今生 科达上市,大家最关注的点是“科达以后会怎么做”。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科达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之举。 2004年苏州科达成立后即承接了科达通信的全部技术及研发人员,从事网络交换设备和网络视频会议设备业务,同时开始向视频监控领域探索。由于有着扎实的网络和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基础,公司率先推出了网络录像机产品以及基于IP网络的全套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成为了视频监控网络化的倡导者与先行者; 2006年推出运营级监控平台; 2007年推出TrueSens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2008年推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和业内首款NVR; 2009年推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2010年推出全触控式高清桌面可视通信终端; 2011年推出云视讯解决方案; 2012年推出云可视会商系统和NexVision网呈; 2013年推出SAFE系列通用高清监控产品; 2014年推出4K
NVR和感知型摄像机,通过前端智能化,使智能分析的规模化部署成为可能; 2015年科达基于云计算技术,推出了安防大数据平台,从后端实现了海量视频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检索; 2016年基于前端感知与后端大数据平台的结合,总结实战应用经验,科达推出猎鹰系列智能分析系统,聚焦视频大数据的实战应用。 从这些年的发展史来看,科达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成长为目前国内安防企业中的代表企业之一。凭借着多年对网络视讯技术持续不断的悉心钻研,苏州科达已经构建了包含前瞻性技术研究、底层技术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发的多层次研发平台,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突出的产品优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营业收入不断增长。 上市之后,如何利用募集资金? 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科达真正的市场竞争实力,截止2016年9月30日年,苏州科达在岗总员工3354人,其中研发人员1576人,占比接近一半;从2013年至2015年期间内,苏州科达累计投入约9.3亿元用于研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08%。如此雄厚的科研实力是科达进行技术创新的保障,也是科达上市A股的基础。 此次上市,科达一如既往保持低调的作风,尽管未对上市做出任何回应,但势在必得,科达一定要拥抱资本市场。科达公司公告显示,本次苏州科达公开发行规模为6,25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价8.03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总额3.52亿元。科达今后会如何使用这些募集资金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和行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安防要求不断提高,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业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社会治安、交通管理、远程会商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网络视讯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因此科达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以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运作流程,积极拓展系统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加快布局新一代网络视讯产品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科达董事长陈冬根和总经理陈卫东在科达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的交流会上表示,科达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拟投入 “视频会议系统产业化项目”和
“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化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科达将进一步巩固和保持在网络视讯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未来三年,科达计划分别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产业化项目和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化项目,以上两个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完善现有产品结构,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科达正在积极布局“智慧城市”的相关视讯领域。 未来道阻且长 对于安防企业来说,通过上市拥抱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多资金寻求更大的突破是最佳选择之一,科达上市A股既是实力的展现,也是对其视频监控项目和视频会议项目的认可。但是,在如今国内安防企业竞争激烈、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下,科达与安防龙头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身后越来越多的潜力股安防企业如狼似虎的往上扑。因此,科达只有在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中不断创新产品和技术,寻求突破,才能摆脱目前尴尬的局面,力争“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