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中安网 cps.com.cn】“智慧社区”的打造近几年方兴未艾,不论是地产商、物业这样的直接利益相关方,还是智能硬件、互联网企业、传统的零售、金融、服务等外部服务型机构,都在火急火燎地争夺社区这个多年前无人问津的市场。 然而,概念高大上、内涵极广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却步履蹒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直接触摸到了智慧社区的存在,这个构想仍然飘在空中。不禁要问,为何如此火热的市场热情换来的却是迟缓的发展现状? 一、组织者缺失:作为系统性建设,却没有统合各参与方的最终主导者 在利益相关参与者众多,服务、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应该存在有的市场责任主导者实际上是缺位的,就好比高手再多、武功再强而群龙无首,充其量只能是散兵游勇难以成势。 1、地产、物业、第三方平台等利益相关方各有小算盘 大部分逐利的地产商眼里,“智慧社区”都是惹眼的营销噱头,所谓智慧社区打造只有可以增强直观销售亮点、提升售价的基础硬件,如小区WIFI。打造物业管理与安全服务、智能家居、便民服务这些综合性智慧社区要素似乎“不在兴趣范围内”。 而面临转型压力的物业公司热情原本是很高的,但先天不足,低廉的物业费收入让本应该是主导者身份的物业公司只能沦为各方势力的资源“接口”,很多时候,物业公司非但不愿意为智慧社区付出,还要收取高昂的“接口”费。 看起来,就是为了智慧社区而生的第三方平台才最有主导的动力和义务,而事实上来看,没有体系化沉淀、强用户粘性就急于流量变现的结局是既没有推动智慧社区发展,起来又倒下的平台又比比皆是。 2、服务供应商众多,利益分配复杂衍生出封闭的本位主义 市场主导者缺失,除了造成体系偏废外,还使得智慧社区的参与者之间无法有效利益协同,反过来又加剧了各自为政的后果。提供单个服务的供应商,一旦缺乏有效的主导,逐利性和合作意识的缺乏就极端暴露,都成了“捞钱客”而不是“参与者”。 网路硬件服务提供商介入智慧社区,只关心是否使用了它的网路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即时交流软件厂商关心客户是不是用他们的产品作为通讯工具或者支付;智能家电厂商更直接,只关心卖进去多少硬件产品,或者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壁垒阻挡别的产品进入。 二、服务整合不足:作为整合型构想,各类别、各层次的服务整合反而拖了后腿 1、室内智能家居整合,最火热也最缺乏整合体验 智能家居已经成为各大厂商趋之若鹜的产品,小米、360、美的、海尔等纷纷上马,各路英豪竞争的结局就是各干各的,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家都宣称要打造自己的生态链,但业主不一定只喜欢一家的产品,结果你能拿个手机控制美的电冰箱,却控制不了小米灯泡和海尔微波炉。人人都想自创生态,其结果就是业主没了生态。 2、社区智能服务整合,技术简单而业务执行困难 推及社区智能服务,则涵盖面更为广泛,涉及到社区方方面面的服务。如果说开发一个运营平台搭载所有智能服务,技术上可能不存在太大困难,但因不同领域业务的整合而造成的利益分配问题却难以有效解决。 3、跨社区联动整合,智慧社区本身也在无效率单干 数据是智慧社区“智慧”的根源。如果没有贵阳花果园、南宁嘉和城这样的巨型房产大盘,智慧社区的建设必然要求楼盘之间相互资源整合,否则一方面无法获得足够支持服务策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输出,另一方面只针对孤品楼盘的相关智能服务边际成本也会直线上升。 三、产品不达痛点:作为社区化服务,产品却不能体现社区化应有的差异性 1、产品没有独特性,无法给业主选择的理由 营销的本质并不复杂,给客户一个理由,让TA选择你。然而许多打着智慧社区旗号的产品,在业主的眼里却并并没有选择的理由,倒并不是它们不好,而是可替代性太强。 2、线上线下深度结合才是面向社区的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产品都能给自己冠上智慧的标签,而线下地理上聚合是智慧社区产品所独有。用面向社区的独特手段,通过信息和媒体的整合,建立线上和线下、无形和有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社区产品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 3、不只是社区O2O,智慧社区还有很多事要做、可做 在社区O2O之外,智慧社区应当围绕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尤其是产业经济来展开,把社区的“智慧”和居民的纽带关系建立,这是智慧社区的延展要求,如此才能把智慧社区做实,融入社会体系并稳固下来成为紧密的生活方式。 四、技术配套滞后:作为技术性集成,标准统一、数据处理、管理维护都不受关注 技术能力是智慧社区的基础,没有技术配套跟上,智慧社区最终只会变成海市蜃楼。在围绕技术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上,当前的智慧社区建设条件都远未达到。 1、技术之“前”,各类协议、标准远未统一 说当前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智慧社区的建设,这是假话。但水平足够的技术,还面临更大的麻烦:产品开发面临多种协议标准的抉择,导致归属不同厂商的的不同硬件很难做到相互兼容,限制了各智能硬件的协同集成发展。 2、技术之“中”,数据集成分析的细度远达不到要求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有效的智能感应、数据收集、整合、挖掘、分析,最终产生有建设性的决策依据,是智慧社区发展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形成新的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具有直接意义。无奈的是,目前普遍的数据体系都只有拼凑式归集及粗略的聚类分析,还远达不到智慧社区要求的细度。 而越细分的精确数据集成分析,越能为后续运营提供有效支持。恒大地产、腾讯集团合作创立的恒腾网络,在两个关键方面促成了数据集成的细分化:恒大地产丰富、针对性的线下数据来源,腾讯集团巨大的线上用户资源与强大的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双方合作发力将输出结果应用至综合性社区服务,形成了“体验-数据-整合分析-体验提升”的智慧社区数据闭环,可以说这让恒腾网络的智慧社区实践更上了一个台阶。 3、技术之“后”,智能系统的社区运维人才基本为零 平台方自然不缺人才,但应用了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系统,终究要在社区有落地之处,且负责运维的只能是物业管理相关人员。 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体系几乎谈不上人才素质,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面临极大的人才储备挑战。比如重要的智能安防系统,一旦误触误碰造成通信系统瘫痪,以现有物管人员的水平很难去恢复,势必使智慧社区的运行成效大打折扣。万科之所以在布局睿平台的社区加强引入胜任智能型操作的员工,大投入培训可提升的员工,扩大传统物业排斥的高技术人才储备,就是在为智慧社区的“智慧运维”而铺路,因为没有好的后期维护,再好前期模式都谈不上成功。 总之,改变生活方式的智慧社区建设必然是富有挑战的,打造新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新模式也需要新的思维方式。而不论是否漫长,找到合适的组织方式、进行有效的服务整合、开发针对性的特质产品以及推动技术相关配套的发展,都是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走的路。
【CPS中安网 cps.com.cn】“智慧社区”的打造近几年方兴未艾,不论是地产商、物业这样的直接利益相关方,还是智能硬件、互联网企业、传统的零售、金融、服务等外部服务型机构,都在火急火燎地争夺社区这个多年前无人问津的市场。 然而,概念高大上、内涵极广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却步履蹒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直接触摸到了智慧社区的存在,这个构想仍然飘在空中。不禁要问,为何如此火热的市场热情换来的却是迟缓的发展现状? 一、组织者缺失:作为系统性建设,却没有统合各参与方的最终主导者 在利益相关参与者众多,服务、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应该存在有的市场责任主导者实际上是缺位的,就好比高手再多、武功再强而群龙无首,充其量只能是散兵游勇难以成势。 1、地产、物业、第三方平台等利益相关方各有小算盘 大部分逐利的地产商眼里,“智慧社区”都是惹眼的营销噱头,所谓智慧社区打造只有可以增强直观销售亮点、提升售价的基础硬件,如小区WIFI。打造物业管理与安全服务、智能家居、便民服务这些综合性智慧社区要素似乎“不在兴趣范围内”。 而面临转型压力的物业公司热情原本是很高的,但先天不足,低廉的物业费收入让本应该是主导者身份的物业公司只能沦为各方势力的资源“接口”,很多时候,物业公司非但不愿意为智慧社区付出,还要收取高昂的“接口”费。 看起来,就是为了智慧社区而生的第三方平台才最有主导的动力和义务,而事实上来看,没有体系化沉淀、强用户粘性就急于流量变现的结局是既没有推动智慧社区发展,起来又倒下的平台又比比皆是。 2、服务供应商众多,利益分配复杂衍生出封闭的本位主义 市场主导者缺失,除了造成体系偏废外,还使得智慧社区的参与者之间无法有效利益协同,反过来又加剧了各自为政的后果。提供单个服务的供应商,一旦缺乏有效的主导,逐利性和合作意识的缺乏就极端暴露,都成了“捞钱客”而不是“参与者”。 网路硬件服务提供商介入智慧社区,只关心是否使用了它的网路设备、服务器、存储介质;即时交流软件厂商关心客户是不是用他们的产品作为通讯工具或者支付;智能家电厂商更直接,只关心卖进去多少硬件产品,或者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壁垒阻挡别的产品进入。 二、服务整合不足:作为整合型构想,各类别、各层次的服务整合反而拖了后腿 1、室内智能家居整合,最火热也最缺乏整合体验 智能家居已经成为各大厂商趋之若鹜的产品,小米、360、美的、海尔等纷纷上马,各路英豪竞争的结局就是各干各的,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家都宣称要打造自己的生态链,但业主不一定只喜欢一家的产品,结果你能拿个手机控制美的电冰箱,却控制不了小米灯泡和海尔微波炉。人人都想自创生态,其结果就是业主没了生态。 2、社区智能服务整合,技术简单而业务执行困难 推及社区智能服务,则涵盖面更为广泛,涉及到社区方方面面的服务。如果说开发一个运营平台搭载所有智能服务,技术上可能不存在太大困难,但因不同领域业务的整合而造成的利益分配问题却难以有效解决。 3、跨社区联动整合,智慧社区本身也在无效率单干 数据是智慧社区“智慧”的根源。如果没有贵阳花果园、南宁嘉和城这样的巨型房产大盘,智慧社区的建设必然要求楼盘之间相互资源整合,否则一方面无法获得足够支持服务策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输出,另一方面只针对孤品楼盘的相关智能服务边际成本也会直线上升。 三、产品不达痛点:作为社区化服务,产品却不能体现社区化应有的差异性 1、产品没有独特性,无法给业主选择的理由 营销的本质并不复杂,给客户一个理由,让TA选择你。然而许多打着智慧社区旗号的产品,在业主的眼里却并并没有选择的理由,倒并不是它们不好,而是可替代性太强。 2、线上线下深度结合才是面向社区的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产品都能给自己冠上智慧的标签,而线下地理上聚合是智慧社区产品所独有。用面向社区的独特手段,通过信息和媒体的整合,建立线上和线下、无形和有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社区产品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 3、不只是社区O2O,智慧社区还有很多事要做、可做 在社区O2O之外,智慧社区应当围绕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尤其是产业经济来展开,把社区的“智慧”和居民的纽带关系建立,这是智慧社区的延展要求,如此才能把智慧社区做实,融入社会体系并稳固下来成为紧密的生活方式。 四、技术配套滞后:作为技术性集成,标准统一、数据处理、管理维护都不受关注 技术能力是智慧社区的基础,没有技术配套跟上,智慧社区最终只会变成海市蜃楼。在围绕技术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上,当前的智慧社区建设条件都远未达到。 1、技术之“前”,各类协议、标准远未统一 说当前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智慧社区的建设,这是假话。但水平足够的技术,还面临更大的麻烦:产品开发面临多种协议标准的抉择,导致归属不同厂商的的不同硬件很难做到相互兼容,限制了各智能硬件的协同集成发展。 2、技术之“中”,数据集成分析的细度远达不到要求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有效的智能感应、数据收集、整合、挖掘、分析,最终产生有建设性的决策依据,是智慧社区发展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形成新的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具有直接意义。无奈的是,目前普遍的数据体系都只有拼凑式归集及粗略的聚类分析,还远达不到智慧社区要求的细度。 而越细分的精确数据集成分析,越能为后续运营提供有效支持。恒大地产、腾讯集团合作创立的恒腾网络,在两个关键方面促成了数据集成的细分化:恒大地产丰富、针对性的线下数据来源,腾讯集团巨大的线上用户资源与强大的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双方合作发力将输出结果应用至综合性社区服务,形成了“体验-数据-整合分析-体验提升”的智慧社区数据闭环,可以说这让恒腾网络的智慧社区实践更上了一个台阶。 3、技术之“后”,智能系统的社区运维人才基本为零 平台方自然不缺人才,但应用了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系统,终究要在社区有落地之处,且负责运维的只能是物业管理相关人员。 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体系几乎谈不上人才素质,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面临极大的人才储备挑战。比如重要的智能安防系统,一旦误触误碰造成通信系统瘫痪,以现有物管人员的水平很难去恢复,势必使智慧社区的运行成效大打折扣。万科之所以在布局睿平台的社区加强引入胜任智能型操作的员工,大投入培训可提升的员工,扩大传统物业排斥的高技术人才储备,就是在为智慧社区的“智慧运维”而铺路,因为没有好的后期维护,再好前期模式都谈不上成功。 总之,改变生活方式的智慧社区建设必然是富有挑战的,打造新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新模式也需要新的思维方式。而不论是否漫长,找到合适的组织方式、进行有效的服务整合、开发针对性的特质产品以及推动技术相关配套的发展,都是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走的路。 |